阎维文所有歌曲大全,骆驼草歌词理解

编辑:照明百科网 浏览量:

歌曲《骆驼草》歌词理解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演唱:阎维文

作词:予子

作曲:胡旭东

歌词:

没有牡丹红没有菊花香,我们是那不知名的骆驼草


原有多高我们生长多高,水有多深我们根扎多长


啊我们不需要甘霖浇灌,我们不需要沃野良田


我们就是那骆驼草,日夜守护着可爱的家园


没有杨柳青没有松柏长,我们生长在无际的大漠上


原有多高我们生长多高,水有多深我们根扎多长


啊我们不需要人们赞美,我们不需要千古流传


我们就是那骆驼草,忠诚守护着可爱的家园


啊啦啦啦,我们就是那骆驼草


忠诚守护着可爱的家园,可爱的家园

星期特刊丨哨位


骆驼草歌词理解



骆驼草歌词理解


哨位

——武警甘肃总队执勤支队上士卢硕的青春守望


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干的事业是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坚守就成了在被需要的地方扎根。哨兵守卫的不仅是一个哨所,也守护了一种信念,更守出了一种情怀,表达的是士兵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深沉的爱。


——题记


西出玉门关,进入祁连山,疏勒河逶迤群山之间。一个哨所钉在河畔的戈壁腹地。这个哨所便是昌马河哨所,也是疏勒河上昌马水库的重要执勤点。

50多年前,武警甘肃总队执勤支队的前身——解放军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四团,派出3名官兵,在千里戈壁扎下营盘,守护着“生命源”。2011年入伍的上士卢硕新兵下队后就一直坚守在哨所,在这里一路成长为班长。

扎根其实是一种融入

西北偏北,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千百年来姿态未变。风把哨所的窗户吹得啪啪直响,打到墙壁上,又时不时传来轰隆隆的声响。

一辆车缓缓行驶到哨所前停下,一位年近花甲老人下车后,驻足凝视周边环境。

年轻的卢硕例行上前询问,才知道老人当新兵时曾在哨所服役,此次是专程前来寻根。

“这条路之前是只能容两三个人并排同行的土路,路边长满了骆驼草,当时还没有修建大坝……”哨所还是那个哨所,变化却是天翻地覆,时隔30余年再次来到这里,老班长刘永周激动地指着营区前侧的柏油路对卢硕说。

55岁的老班长与27岁的卢硕守护的是同一个哨所,从最近的玉门市,同时也是执勤支队执勤六中队中队部所在地,到这里要穿越近80公里杳无人烟的茫茫戈壁滩。

刘永周嘴里提到的骆驼草,让卢硕想起了他的班长邓洪,2015年年初,卢硕从他手里接过了班长一职。离队前邓洪说:“真羡慕那一撮骆驼草。”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为什么要羡慕一撮骆驼草?在哨所待的时间越长,就越能品出邓洪这句话中的味道,卢硕内心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从戈壁到深山,一路能见到高大挺拔的胡杨树,果实撒落一地的沙枣树,但最常见的还是抱团生长的骆驼草。在寂静的缝隙中,在不起眼的凹陷处,常常能找到干枯的骆驼草。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草尽量使自己的地面部分长得矮小,将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卢硕觉得,在某些方面,骆驼草和守卫哨所的官兵们有些相似:适应环境后有意识地向下扎根,在艰苦中抱团“疯长”。

“原有多高,我们生长多高;水有多深,我们根扎多长……”一首《骆驼草》会在每天中午开饭前准时在哨所响起,每名官兵对歌词和旋律早已烂熟于心。

2016年,出于对守卫目标的重要性与特殊性考虑,执勤六中队一班作为第一个整建制班开始驻守昌马河。卢硕就任一班班长,这座哨所便成了他军旅生涯的根,骆驼草也逐渐成为一代代官兵坚守奉献的精神象征。

老班长刘永周对卢硕讲了很多过去的故事,临走时专门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干,还寄语哨所官兵:守在这里,就是要像骆驼草把根扎在戈壁一样,以融入的方式守住一种传统、一种精神。

对于一般人来说,昌马河只是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点,对于卢硕来说,昌马河是有温度的家。这个家,已经安在这里50多年了,安全无事故的记录从建哨之初延续至今。

坚守,并不是一个起初就不可动摇的选择。下队来到哨所时,卢硕曾产生过一种失落感。那种失落感像那天载着他们进山的运兵车扬起的沙尘一样,一路跟在车后紧追不舍。他从来没想到,自己会从家乡的中原大地来到这戈壁荒滩。

营区前面是照壁山,后面是黑大板山,两座山把哨所夹在中间,从床铺位置顺着窗户向外望去,恰好可以看到哨所外围高大嶙峋的青灰色峭壁。每次看到面前的峭壁,卢硕都会觉得心中一阵憋闷,整个哨所都让他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原因很简单,这跟想象中的军旅生活不一样,并不是他想要的。

一次集体劳动成为卢硕思想的转折点。中队计划在营区正门前的山坡上建设“忠心向党”文化石。刚开始时,卢硕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虽然高度不高,但坡度达到了45度,周边光秃秃没有可以依附攀行的通道。”卢硕讲道。时任哨长刘清华带着大家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翻遍了14公里巡逻线上的浅滩,收集了五千余块大小、颜色一致,形状相似的鹅卵石当原料,固定绳索后缠在腰间作为防护……往山上运材料时,战士闫锡龙不小心从坡上滑了下来,被战友们拉起来后拍拍身上的土又笑呵呵地继续干。回到宿舍换衣服时,卢硕看到年龄比自己小的闫锡龙臀部和大腿外侧青一块紫一块,很受震撼。

文化石用时两周建设完毕,用嘴吹干油漆的一瞬间,卢硕眼角的泪也被风吹干了。看着被描红的文化石和井然有序的营区,他既感动又惊喜,一种成就感在心间流过。那时,他第一次听到“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而这句话带给他的,是对自我、对集体的全新认识。

在哨所总不乏这样的例子。建设中队器械训练场时,战士们从山上扛下一袋袋沙子,肩膀磨破了皮依然挂着笑脸;冬天哨所楼顶的水箱会结冰,总有人不顾寒风刺骨凛冽,爬上去维修设备……

“在这种地方有谁不想家呢?但这里也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想把它建设好。”卢硕眼里的思念没能逃脱刘清华的眼睛。年长6岁的刘清华耐心教卢硕叠被子,如兄长般照顾他,渐渐打消了他心里的失落感,也让卢硕渐渐感到了家的温暖。后来刘清华告诉卢硕,他也是在前任班长陈林的帮带下学会了融入和带着兵融入。

在昌马河待久了难免会有家的感觉。后来刘清华走了,卢硕当了班长,他把这种感情的接力传承当作一种责任——

哨所没有专职的炊事员,一日三餐只能由官兵轮流做,更多时间由卢硕完成。食谱是他研究制定的:炸鲜奶、雪爆花生、炸茄盒、红烧鱼、蒜蓉小龙虾、醋熘白菜都是他的拿手好菜;包子、馒头、炒米饭等主食样样不落……

哨所有战士要考学,卢硕便安排一名英语已经过了六级的战士辅导帮带。为了把学习的时间留给考学战士,卢硕自己主动承担上哨任务……

每次执勤点有新补入的人员时,卢硕在巡逻后都会检查一下他们的脚底有没有起水泡,然后用自购的烘干机为战士烘烤鞋垫,购买“暖宝宝”防止冬天户外冻伤……

2017年的一天下午,山里突然变天,大风呼呼地刮,哨所停电断网,手机没有信号。偏偏这时上等兵胡顺农突发阑尾炎,疼得身体缩成一团。卢硕背着他往不远的一处地方施工工地跑,敲开门,工人开着车就往市医院送。由于救助及时,胡顺农顺利做了手术并很快康复。直到现在,已经退役3年多的胡顺农遇到挠头事时还喜欢问问老班长的意见,在他心中,卢硕就像是自己的亲哥哥。

“让别人感受到温暖积极向上力量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就要多做。”卢硕的行动感染了更多的人,主动申请留守哨所的战士越来越多。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面前,而你却在玩手机。”听到这句流行语时,卢硕读到了不一样的感受:因为哨所信号不好,守在这里,更多的时间是与人面对面交流。他发现人与人交流带来的欢乐是那样直接、那样真挚。

后来,支队协调移动公司专门为哨所安了基站,虽说电话有了信号,方便了与家里的通联,微信群里也逐渐热闹起来,但大部分的时间里,哨所仍处于一种现实的静寂,卢硕已经习惯了这种静寂。

透过哨楼的窗户向远处山梁望去,卢硕看到几只攀爬的岩羊,这让他想起了去年冬天。也是两只岩羊,一大一小跑进营区,小羊一瘸一拐,很明显是受了伤。卢硕给它进行了包扎,精心护理了几天,伤恢复后就放生了。走的时候,岩羊一步三回头,仿佛是在表达感谢。接下来的几天里,卢硕每天都能在附近的山坡上看到几只岩羊出没。像这样救助国家保护动物的事情,卢硕经历了十余次。

“除了羊,狐狸和狼我们都遇到过。”卢硕回忆起自己一次上夜哨遇到狼的经历,至今仍觉得后怕。

“这山单调得近乎静止,看到它们,战士们眼中的世界也没那么无聊了。”看到野生动物,卢硕就有一种亲切感。在荒凉的戈壁,这些顽强的生命总能带给他继续坚守的力量。在卢硕看来,适应恶劣环境也是生命力顽强的体现。

“刚来的时候很少看见这些野生动物,时间久了它们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说起哨所周边环境的改善,卢硕乐得合不拢嘴。疏勒河是二级饮用水源地,河水不需要过滤可以直接饮用。前期,地方施工队把生活和建筑垃圾全部堆放到河道旁,卢硕就带领官兵及时劝阻并捡拾,确保水源干净;为了增加绿化,卢硕带着大家植树,改善周边环境,把营区前侧的乱石堆修葺成了小花园;巡逻之际和休息时间,卢硕带领官兵销毁牧民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的套子百余个。

昌马河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让一批又一批热血官兵来到这里,在艰苦中不知不觉爱上这里、扎下了根。年轻的官兵用如火的青春,驱散了大山里的寂寞。

今年春天冰雪消融,卢硕带领着班里的战士在营房后的断崖下开辟了一畦地,种下了辣椒、韭菜、小白菜、菠菜。经过精心护理,十天后,种子全部发芽,荒凉的戈壁里长出了一抹绿色。

“这就是我们的家,像种子发芽,充满了希望!”那天,卢硕的心头荡漾着幸福。炊事班的一缕炊烟,默默流淌的疏勒河,酸甜苦辣的往事,柴米油盐的平凡……卢硕觉得,这个地方可以称得上是家,一个可以扎根的地方。

8份留队申请每年都会如约摆在班长卢硕的面前,卢硕会再加上一份自己的,一起交给中队党支部。骆驼草是固执的,但比骆驼草更固执的是驻扎在这里的兵,卢硕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骆驼草歌词理解


我们是深山里的“王继才”

“他们守岛我守大山,任务不同,责任相同。王继才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像他一样守好自己的战位。”2018年,第一次在电视媒体上看到王继才夫妇坚守开山岛32年的事迹报道时,卢硕更加觉得,坚守哨所,再苦的日子都值得。

坚守的渴望有多强烈,奋进的力量就有多强大。在执勤六中队,老兵来了哨所就不想走,一到退役季就是伤感季;新兵则以到哨所执勤为荣,私下里都称其为“光荣哨”。作为“光荣哨”的班长,卢硕一直在为自己的坚守找“借口”。

为确保哨所官兵都能得到充足的调整补充,按照规定,哨所每半年就要例行轮换。

“新来的同志还没有完全熟悉情况,我现在还不能走”“上级新配发的执勤用品我最熟悉,还没有进行帮带”“有的新同志不会做饭,炒的菜大家吃不惯,我会手把手教他们”……每一次的理由都不重样。卢硕的坚持打动了中队,入伍第4年,卢硕作为骨干留守哨所,至今未轮换。

一件事,一辈子。哨所在卢硕心中的地位,正如开山岛对于王继才一样。卢硕觉得自己能感知王继才的心理,一山一海,都是他们各自心中的精神高地。

辖区有大小,但使命没有;海拔有高低,但忠诚没有。这种观念已经深植于卢硕的内心。每当有新战友到来,卢硕都会给他们讲一个关于“生命线”的战斗故事,这构成了所有新战友对哨所的初步印象。

1969年12月,气温突降至零下20摄氏度,哨兵守护的水库管道被封冻,供水线告急。时任团长杨尔昌向上级立下军令状,火速带领官兵进山抢修。当支援官兵抵达哨所时,看到的却是哨所战友们用钢钎凿冰排险的场景——

他们的棉衣冻成了冰坨,眉毛上结满冰霜,硬是用身体阻挡住冰块进入管道,防止了“管道冰堵”。奋战五昼夜,官兵们没有任何怨言。

这个故事是老兵讲给他的,他又以老兵的身份讲给新兵。但卢硕从来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经历老兵所经历的。

一次巡逻返回途中,卢硕发现河水流量明显减小。时值春灌增流时节,水流量的异常让他顿生警觉,迅速带领其他队员顺着河道疾行6公里赶至取水枢纽。由于心急,行进时双腿被河道里锐利的石头划伤。

到达后,卢硕发现水位警戒灯正疯狂闪烁,水闸上一股散开的钢索和旁边其他钢索交织在一起。值班工人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所措。卢硕直接跳进冰冷的河水,在战友的帮助下,借助腰间的绳索爬至闸口附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解开了钢索。水闸顺利升起,警戒灯停止了闪烁,爬上岸浑身湿透的卢硕一屁股坐在地上,脸上的汗水与冰冷的河水搅在一起。

随后赶来的水利专家分析,这一先期处置成功排除了爆管险情(水位上升会致坝底压强增大,埋在坝底的用水管道面临爆管险情,一旦爆管,下游用水就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确保了“生命线”的畅通,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当年,哨所荣立集体二等功,身为班长的卢硕为此感到无比自豪。

每年冬季,哨所还要承担破冰任务,即用铲子、钢钎、铁锹等工具把堵在防污栅上的冰花除去。冬季河面结冰,用水只能通过管线取水,管线的入口处设置有防污栅,主要防止大块石子、污泥、塑料袋等进入管道。这里水流速度变缓,渐渐结起冰花,阻塞通道,这在冬季是常有的事情。

卢硕几乎参与了哨所十年来的每一次“破冰行动”。他至今记得第一次砸冰的感觉:冬季的冰冻得结实,钢钎砸下去就像是砸在石头上,震得人虎口发麻。等砸完河里的冰,卢硕的身上也结了薄薄一层冰,那全是流过的汗水。

“冰就和千层饼一样,垂直砸下去效率太低,得一层一层砸,还要均匀用力,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掌握了砸冰技巧的卢硕后来这么向新同志传授经验。

冰冻的河水中,官兵的心是炽热的。他们挥舞钢钎砸冰的身影为昌马河冬季枯燥的底色上了一层厚重的油彩。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除了朔风怒号,一切都那么安静。即使这样,卢硕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今年4月,正在上哨的卢硕通过监控发现大坝方向有浓烟。他立即向疏勒河管理局工作人员通报情况,并安排战士前去查看,结果发现是道路一侧护坡草烧着了。官兵与工作人员合力将火扑灭,避免了损失。

“护坡草可以有效存储水分,防止水土流失,护坡草被烧,会加重水土流失。”卢硕解释道。

守哨就是守国,国安家才能安。这个概念在卢硕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多年的经验使他懂得,要成为哨所合格的兵,必须过好三关——

首先是基础体能关。砸冰与巡逻都是体力活,老兵还好,新兵往往撑不了多久就“熄火”了。其次是执勤技能关。检查进入取水枢纽人员车辆证件及携带物品、协助处理冰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等,这些是技术活。最后是心理素质关。身处大山密闭环境中不与外界沟通接触,容易造成各种心理问题与交流障碍。

毫无疑问,卢硕早已通过了这些考验。从无网、无草、无飞鸟的“三无哨所”到有内涵、有底蕴、有标准、有层次的“窗口点位”,卢硕像王继才一样热爱着他所热爱的、守护着他所守护的。

“《守岛人》这部电影已经上映,虽说还没机会观看,但是我们每名官兵都满怀期待,相信通过影片能够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卢硕说,王继才是所有官兵的榜样,在影片中,他们一定能看到自己的身影。


骆驼草歌词理解


祖国的山河里有我的青春

从2012年年初新兵下队后到哨所算起,卢硕来到哨所已经快十年了。要问十年中最骄傲和自豪的,卢硕一定会说,是昌马河哨所日夜坚守的青春岁月。

“因为工作需要,中队安排我去带新兵,当兵近十年第一次离开哨所去带新兵。”带新兵的半年时间是卢硕离开哨所最长的时间,每年除了休假的一个月,他跟哨所的“约会”一天都没落下。守哨所守了快十年,卢硕总说自己没有做什么事情。他说,守着守着就习惯了,就一直干下去了。

带新兵时,执勤点的冷暖阴晴、喜怒哀乐,成了卢硕心头最大的牵挂。天气变化,逢年过节,他都会打电话过去,询问战友近期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一是人员的安全问题,平时训练跑步时,担心山上落石伤到战友;二是就寝问题,哨所冬天特别冷,之前暖气只有一个屋子能正常使用,经常几个人抱在一块取暖睡觉……”卢硕能一口气说出六七条他担忧的理由。

谈起工作条理清晰,关心战友事无巨细,可一旦说起自己的情感经历,卢硕这个老兵却成了“新手”,顿时话语少了许多。2019年下半年,卢硕因晋升上士而与谈了近半年的女友分手,女方条件就一个——让卢硕退役回家。卢硕当然没有答应,他说:“我有自己的追求,人家小姑娘也有自己的选择,这不怪她,好聚好散。”

春天来得很迟,但过去得很快。哨所是这样,人也是这样。仅有的两次恋爱经历均未能撑过半年,家里人着急,每年休假都安排卢硕相亲,可他因为见女生害羞到语无伦次,话都说不利索,让女方误以为他有口吃,存在交流障碍,导致每次都无功而返。“山里白天兵数兵,晚上看星星,哪里见过异性,更别谈交流了,咱连话都说不利索。我们的关系就像哨所门口种的草一样——没几天就黄了,等吧。”卢硕自我调侃。

曾有上级单位的文艺轻骑队到哨所慰问演出,一位年轻的女兵在表演舞蹈节目时衣角碰到了卢硕,卢硕吓得慌忙躲开。年轻的女兵和身边的战友都笑起来,卢硕也只能尴尬地赔笑,不好意思地挠起头。

有人这样总结哨所的现状:无功可立,难有作为;任务不重,难有地位;经济落后,制约发展。也有人说,苦地方,远地方,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卢硕认为时间会证明一切,而拥有青春的时候,就不能浪费每一天,要积极去珍惜它。

戈壁荒凉,但青春并不荒凉。人在哪里,哪里就有存在的价值。巡逻、守库、种菜、炒饭……融进祖国的江河,青春才更有意义。在这座大山里,卢硕没有一丝埋怨,甚至乐此不疲。他用自己的热情,认真雕琢平凡日子里的每一个细节,把生活尽力过得有滋有味。

“一个人在部队,就两条路:成长和成才。这两条路,如果没有一条能走通,那是留不住心的。”卢硕清楚地记得前段时间中队指导员陈扶贵在一次教育中说过的这句话。他终于为自己的坚持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成长。

成长,有时也就是一瞬间。18岁的成人礼,卢硕是在哨所上度过的,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他也有着那个年纪该有的迷茫。风没完没了地刮,刮出许多心事。老兵们扎堆抽烟,新兵们在无人处悄悄抹泪。风没有停歇的时候,夹杂着沙土与细石,打在脸上是疼的感觉,落在眼里是痛的感觉。这种感觉卢硕永远难忘。

艰苦的环境磨砺乐观的心态。到哨所第一年,卢硕在训练时不小心把腿弄伤了。后来,选取士官当了班长,他带头背沙子背石头,带着战士练体能,腿疼的情况更严重了,有段时间疼得下楼梯都得扶着扶手。去医院检查,结果是左膝三级损伤,右膝二级损伤,还有积液,那一阵卢硕心情异常失落。

“那时总是拿伤病说事,逃避劳动和训练。后来,看了第21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郑明岗班长的事迹,我觉得自己不应该放弃。”郑明岗少了一条腿照样干出出色成绩,卢硕觉得自己也能行。迈过心理这道坎儿,卢硕开始一边养伤一边做恢复性训练,把伤痛藏在心底,卢硕想在哨所一直干下去。

十年来,哨所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自己还在原地,但他为自己的这种选择感到庆幸。十年间,他学会了隐忍,学会了融入,学会了如何与寂寞相伴。

成长是破茧时的痛,也是人生路上的收获。2020年,卢硕因年度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了军旅生涯的第一个三等功,这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内心的选择。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卢硕认为,坚守其实就是一场持久而没有尽头的拉锯战——老兵走了,会有更多的新兵加入。他们接过接力棒,共同完成对生活乃至生命的某种坚守。

“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一个人的时候,卢硕会用手机播放这首他最喜欢的歌曲《祖国不会忘记》,舒缓的旋律每次都能让他激情澎湃,他觉得他要说的话都在歌词里面,他的青春,与守望的山河同在,与心中的祖国同在。


骆驼草歌词理解




采访手记:
每一个哨位都大写着中国

曹世凯


驶离,告别,视野中的昌马河哨所越来越小,心中的“昌马河”越来越大——

昌马河是个普通哨所,却又不普通,像汪洋中的孤岛,给人以希望,日夜遥望着彼岸。卢硕是个平凡人,却又不平凡,像一滴水汇入江河,没有留下痕迹,却融入了一片辽阔。

此时此刻,无数个卢硕坚守在祖国大江南北的“昌马河哨所”,在雪域高原,在大漠戈壁,在密林深处,在万里海疆,在每一个你去过或没去过、听说过或没听说过的地方。只要哨位设在那里,就有军人守在那里;只要站在哨位上,军人手握钢枪的姿势永远笔挺。因为每个军人都知道,他们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光荣源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军旅时光短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比如,认真地跑完每一个5公里、巡好每一条“生命线”、站好每一班岗……真实的军旅生活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充实,这就是军人的常态。

坚守,常常意味着牺牲与奉献,也有着常人难以体会的艰辛,并不比冲锋陷阵来得容易。来到哨所不难,难的是坚持。扎根艰苦边远地区这么多年,卢硕并没有觉得漫长和煎熬,反倒是在执勤的重复和琐碎中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他们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他们干的事业是党和国家所需要的。这就是坚守的意义。我们也一定能从卢硕的青春故事中读出自己与哨位的答案。

强军征程中,每名官兵都有自己的价值。将个人发展的“小我”融入强军伟业和民族复兴的“大我”,就会涌现无数个王继才一样的守岛人、卢硕一样的守护者。这种融入是一个过程,守岛人在孤岛上坚守,年轻的哨兵在深山中坚守,战位不同责任相同,起点不同目标相同。他们用平凡的坚守告诉我们:在岗位就要好好干,干就要干到极致。

誓言无声,却蕴积着强大的力量。正是有“卢硕们”将青春融入祖国山河,山河才日加壮美。每一名官兵都有自己的哨位,每一个哨位都大写着中国。





文字:曹世凯侯崇慧

供图:张 丹、侯崇慧、曹世凯

来源: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



监制:刘凤桥、张红卫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关树声、王文

值班编辑:别特、王燕婷、袁浩翔

邮箱:wjxinmeiti@163.com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 admin )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iaoqiang8276@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