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仪原理详细介绍,CT扫描仪的原理

编辑:照明百科网 浏览量:

CT的基本原理与普通的X线横断层原理相似。但由于通过电子计算机排除了散射线和重叠影像干扰,并借助人体组织X线吸收系数矩阵可作不定量分析,解决了密度分辨率的问题。基本质是一种X线断层图像,借助于电子计算机来进行成像和数据处理。

CT扫描机装置主要包括扫描装置、信号转换和贮存、电子计算机、记录、显示和控制等部分。扫描装置包括X线球管和探测器,常用的探测器有碘化钠晶体、锗酸铋和氙气等,两者相对固定在一个同步移动和旋转的框架上,以窄的笔形X线束进行扫描。目前CT已由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探测器600~720个全周固定,X线球管绕层面旋转3600,目前的为提高图像质量,扫描时间1~5秒。可视光线光电倍增系数放大,经模数转换器转成数字,送入电子计算机处理,得出该层面各单元的吸收系统,以矩阵数码形式输出,再经数模转换器变成图像信号,由显示显出,并可摄影记录。

知否知否?CT简扫描仪的发明

   CT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扫描仪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作为现代医学三大显像技术之一,它的问世,在20世纪70年代的放射医学界曾经引起了爆炸性的轰动。这项发明被认为是继伦琴发现X射线后,物理学对放射医学的又一划时代的新贡献。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X射线诊断技术便成了世界上最早应用的非创伤性的内脏检查技术。依据X射线的穿透作用、差别吸收、感光作用和荧光作用,X光透视机应用于医学诊断。但是,由于人体内有些器官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差别极小,因此X射线对那些前后重叠的组织的病变就难以发现。于是,科学家们便开始寻找一种新的技术来弥补用X光透视机检查人体病变的不足。


CT扫描仪的原理


CT扫描仪

  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发现当时的医生们计算放射剂量时是把非均质的人体当作均质看待,“如何确定适当的放射剂量”就成了科马克决心攻克的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科马克终于解决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理论问题。1963年,他首先建议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X射线取得的图像进行重建,并给出了精确的数学计算公式,这为后来CT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当时,英国科学家豪斯菲尔德一直从事工程技术的研究工作,他任职的电器乐器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各种电子仪器,除计算机外,还有探测器、扫描仪等。豪斯菲尔德的目标是要综合运用这些技术,生产出具有更大实用价值的新仪器。科马克的研究成果给了他很大的启迪和信心。在科马克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对计算机的原理及运用的熟悉,豪斯菲尔德选择了CT机作为研究的课题,开始了多年的艰苦攻关。


CT扫描仪的原理


CT扫描仪的发明

  1969年,豪斯菲尔德成功设计了一种可用于临床的断层摄影装置,被称为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机,即CT扫描仪,并于1971年9月正式安装在伦敦的一家医院。这一年10月,他与神经放射学家阿姆勃劳斯合作,在医院用CT扫描仪检查了第一个病人——一名英国妇女。这名妇女被怀疑患有脑部疾病,她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仰卧,置于患者上方的X射线管围绕预定检查部位开始旋转,同时在患者下方安装一计数器,使人体器官和组织对X射线吸收的多少都反映在计数器上,再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所得数据被转换为横断图像,并在荧屏上显示出来。这次检查非常成功,诊断出妇女患有脑部的肿瘤,并获得了第一例脑肿瘤的照片。1972年4月,试验的研究成果在英国放射学家研究年会上首次公开发表。1973年11月,豪斯菲尔德带着他的CT扫描仪来到北美放射学会,这个发明震动了整个医学界。

  CT扫描仪不仅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非常小的病变,直接显示X线平片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它在发现病变,确定病变的相对空间位置、大小、数目等方面灵敏而可靠。由于发明了CT扫描仪,豪斯菲尔德和科马克共同获得了1979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CT扫描仪的原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 admin )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iaoqiang8276@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