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故事长篇,儿童历史趣味故事

编辑:照明百科网 浏览量:

1.历史上最早的“爸爸去哪儿”——大禹治水


禹的父亲鲧用9年的时间治理水患,最后以失败告终。禹总结父亲的经验教训,采取了疏通的办法,让洪水顺着河流奔向大海。禹出门治水时,他的妻子已经怀孕。在治水的过程中,他多次路过家门口,却一次也没有进去。


他第一次路过家门时,妻子正在生孩子,孩子嘹亮的哭声传到禹的耳朵里雨,他很想进去看望一下妻子和孩子,可是为了尽快解决水患,他狠狠心没有进去。


他第二次经过自己家门口时,看见儿子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禹向妻子和儿子挥了挥手,头也不回地又去治理洪水了。


他第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口的时候,儿子已经10岁了,禹在门口摸了摸儿子的头,和蔼的说:孩子等我把洪水全都治理好,所有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咱们一家人再团聚。又带着队伍离开了。


这就是历史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小故事,孩子们记住了故事情节,了解了历史,对历史产生了兴趣。


2.一鼓作气势如虎——曹刿论战


公元前684年,鲁庄公和齐桓公准备打仗。有个叫曹刿的庶民,请求随同鲁庄公一同去战场。曾经打败鲁国的齐军,根本没有把鲁军放在眼里。


见到鲁军摆好阵型,便击鼓挑战。曹刿告诉鲁庄公,命令军士们不准擂鼓,不准呐喊,不准进攻。此时齐兵再次击鼓,呐喊声震天动地。曹刿让鲁军不要迎战,继续等。


当齐军第三次击鼓时,将士们的喊杀声和前两次相比已经弱很多。于是曹刿请鲁庄公擂鼓迎战,经过齐军前两次挑衅鲁国的士兵,早就按捺不住了,他们精神抖擞,听到鼓声立马冲向前去,战场上厮杀声冲天而起,只是原本信心满满的齐军战斗力好像被消耗尽了,他们渐渐不敌鲁军,被打了个落花流水,狼狈奔逃。


双方交战是靠战鼓振作士气,第一次击鼓士气正盛,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消耗完了,齐军击鼓三次,鲁军这个成语的来历。气丧失,鲁军士气旺盛,所以能够取得胜利,这便是一鼓作气的来历。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知道了一鼓作气这个成语的来历,同时了解了曹刿论战,初中课本中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孩子们学起来会更有兴趣,更容易记住。


3.有能力就要展示自己——毛遂自荐


公元前259年,秦国出兵进攻赵国都城邯郸,如果邯郸被攻破,赵国也就危在旦夕了。于是平原君准备亲自去一趟楚国,请楚王出兵救援。平原君想要挑选20名有勇有谋的门客随行,没想到符合要求的只有19人。


平原君很是失望,养了3000多门客,现在竟然找不到20个能帮助他的人。此时一个排在末尾的人站了出来:“大人就让我来凑个数吧,我叫毛遂,来您这里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认为有才能的人就像一把锥子,就算放在布袋里也能立刻戳穿,露出自己的锥尖,可是毛遂来这里已经三年了,平原君却根本不认识他,说明毛髓的才能不够。


毛遂说,大人以前您没有听说过我,那是因为我今天才把自己放在布袋里面,如果我以前就在布袋中,那么早就露出了整个锋芒,而不仅仅是一个锥尖了。


就这样平原君带着毛遂一起去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了一上午,楚王也没有答应出兵救援。毛遂带剑来到楚王面前说:“我们来跟您商量联合抗秦,不仅是为了赵国,更是为了楚国,假如秦国吞并了赵国就会变得更加强大,那时候在攻打楚国楚国还能有救吗?”楚王当即答应出兵救援赵国。


回到赵国后,毛遂自荐也成为一个成语,意思是自告奋勇的推荐自己做一件事情。


4.简洁明白的管理规则——约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军队已经取得多场战争的胜利,并且一鼓作气攻破了咸阳。起义军的将领们,谁先进入咸阳就可以称王。


刘邦在称王之后与大家约定三件事。凡是杀人的必须偿命,凡是打伤人的,按伤人轻重处理,凡是偷东西的,按偷窃东西的价值处理,除了这三条,其他的秦朝法令全部废除。


百姓们欣喜若狂,后来刘邦定下三条法律的故事,演化成一个成语叫做约法三章。这样的小故事,把历史和语文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们爱上历史的同时学习了语文。


5.开国功臣的结局——兔死狗烹


刘邦称帝后,四海生平,百姓生活欣欣向荣。可有一件事,却始终让刘邦很纠结,楚王韩信功高震主,严重威胁到刘邦的统治。


刘邦以巡游为名,顺路会见各个诸侯,到了楚地,韩信前来拜见。刘邦趁此机会派一名猛士拿下韩信,没有动用一兵一卒解决了危难。


鸟被打没了,弓就可以收起来了。兔子死了,失去作用的狗就会被烹食,兔死狗烹,比喻将失去了利用价值的人杀掉或放弃。


6.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


司马昭带领魏军攻打蜀国,毫无准备的刘禅,只能投降。公元263年,蜀汉正式灭亡,刘禅归顺魏国被封为安乐公。一次司马昭设宴邀请刘禅,宴会上丝竹悦耳,刘禅十分陶醉。


司马昭特意为刘禅安排了一出蜀国的歌舞。蜀国的官员都放下了筷子和酒杯,不由得热泪盈眶。刘禅却一边鼓掌,一边说,跳的好,真好看。司马昭满意的笑了。就这样刘禅在洛阳安度余生,直到公元271年才去世。


现在用乐不思蜀来比喻,在新环境中找到乐趣,不愿意再回到旧环境中。


就是这样一个个历史小故事,把上古时代到三国时代讲的清清楚楚,让孩子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了解了各个成语故事的来历,增强了对历史的兴趣。

趣味性十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爱不释手



儿童历史趣味故事




儿童历史趣味故事




儿童历史趣味故事


初学历史毫无兴趣,记不住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历史事件中的人物也总是混淆,那是因为孩子的历史启蒙没有做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套历史书,《伍老师讲历史》给孩子做好历史启蒙,让孩子爱上历史。


这本书是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园丁奖获得者伍智老师写的,同时他还是东方卫视综艺节目,“放开我北鼻”第2季特邀国学讲师。并且是喜马拉雅APP,伍老师说历史栏目主讲人。


1.历史上最早的“爸爸去哪儿”——大禹治水

禹的父亲鲧用9年的时间治理水患,最后以失败告终。禹总结父亲的经验教训,采取了疏通的办法,让洪水顺着河流奔向大海。禹出门治水时,他的妻子已经怀孕。在治水的过程中,他多次路过家门口,却一次也没有进去。


他第一次路过家门时,妻子正在生孩子,孩子嘹亮的哭声传到禹的耳朵里雨,他很想进去看望一下妻子和孩子,可是为了尽快解决水患,他狠狠心没有进去。


他第二次经过自己家门口时,看见儿子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禹向妻子和儿子挥了挥手,头也不回地又去治理洪水了。


他第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口的时候,儿子已经10岁了,禹在门口摸了摸儿子的头,和蔼的说:孩子等我把洪水全都治理好,所有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咱们一家人再团聚。又带着队伍离开了。


这就是历史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小故事,孩子们记住了故事情节,了解了历史,对历史产生了兴趣。


2.一鼓作气势如虎——曹刿论战

公元前684年,鲁庄公和齐桓公准备打仗。有个叫曹刿的庶民,请求随同鲁庄公一同去战场。曾经打败鲁国的齐军,根本没有把鲁军放在眼里。


见到鲁军摆好阵型,便击鼓挑战。曹刿告诉鲁庄公,命令军士们不准擂鼓,不准呐喊,不准进攻。此时齐兵再次击鼓,呐喊声震天动地。曹刿让鲁军不要迎战,继续等。


当齐军第三次击鼓时,将士们的喊杀声和前两次相比已经弱很多。于是曹刿请鲁庄公擂鼓迎战,经过齐军前两次挑衅鲁国的士兵,早就按捺不住了,他们精神抖擞,听到鼓声立马冲向前去,战场上厮杀声冲天而起,只是原本信心满满的齐军战斗力好像被消耗尽了,他们渐渐不敌鲁军,被打了个落花流水,狼狈奔逃。


双方交战是靠战鼓振作士气,第一次击鼓士气正盛,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消耗完了,齐军击鼓三次,鲁军这个成语的来历。气丧失,鲁军士气旺盛,所以能够取得胜利,这便是一鼓作气的来历。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知道了一鼓作气这个成语的来历,同时了解了曹刿论战,初中课本中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孩子们学起来会更有兴趣,更容易记住。


3.有能力就要展示自己——毛遂自荐

公元前259年,秦国出兵进攻赵国都城邯郸,如果邯郸被攻破,赵国也就危在旦夕了。于是平原君准备亲自去一趟楚国,请楚王出兵救援。平原君想要挑选20名有勇有谋的门客随行,没想到符合要求的只有19人。


平原君很是失望,养了3000多门客,现在竟然找不到20个能帮助他的人。此时一个排在末尾的人站了出来:“大人就让我来凑个数吧,我叫毛遂,来您这里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认为有才能的人就像一把锥子,就算放在布袋里也能立刻戳穿,露出自己的锥尖,可是毛遂来这里已经三年了,平原君却根本不认识他,说明毛髓的才能不够。


毛遂说,大人以前您没有听说过我,那是因为我今天才把自己放在布袋里面,如果我以前就在布袋中,那么早就露出了整个锋芒,而不仅仅是一个锥尖了。


就这样平原君带着毛遂一起去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了一上午,楚王也没有答应出兵救援。毛遂带剑来到楚王面前说:“我们来跟您商量联合抗秦,不仅是为了赵国,更是为了楚国,假如秦国吞并了赵国就会变得更加强大,那时候在攻打楚国楚国还能有救吗?”楚王当即答应出兵救援赵国。


回到赵国后,毛遂自荐也成为一个成语,意思是自告奋勇的推荐自己做一件事情。


4.简洁明白的管理规则——约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军队已经取得多场战争的胜利,并且一鼓作气攻破了咸阳。起义军的将领们,谁先进入咸阳就可以称王。


刘邦在称王之后与大家约定三件事。凡是杀人的必须偿命,凡是打伤人的,按伤人轻重处理,凡是偷东西的,按偷窃东西的价值处理,除了这三条,其他的秦朝法令全部废除。


百姓们欣喜若狂,后来刘邦定下三条法律的故事,演化成一个成语叫做约法三章。这样的小故事,把历史和语文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们爱上历史的同时学习了语文。


5.开国功臣的结局——兔死狗烹

刘邦称帝后,四海生平,百姓生活欣欣向荣。 可有一件事,却始终让刘邦很纠结,楚王韩信功高震主,严重威胁到刘邦的统治。


刘邦以巡游为名,顺路会见各个诸侯,到了楚地,韩信前来拜见。刘邦趁此机会派一名猛士拿下韩信,没有动用一兵一卒解决了危难。


鸟被打没了,弓就可以收起来了。兔子死了,失去作用的狗就会被烹食,兔死狗烹,比喻将失去了利用价值的人杀掉或放弃。


6.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

司马昭带领魏军攻打蜀国,毫无准备的刘禅,只能投降。公元263年,蜀汉正式灭亡,刘禅归顺魏国被封为安乐公。一次司马昭设宴邀请刘禅,宴会上丝竹悦耳,刘禅十分陶醉。


司马昭特意为刘禅安排了一出蜀国的歌舞。蜀国的官员都放下了筷子和酒杯,不由得热泪盈眶。刘禅却一边鼓掌,一边说,跳的好,真好看。司马昭满意的笑了。就这样刘禅在洛阳安度余生,直到公元271年才去世。


现在用乐不思蜀来比喻,在新环境中找到乐趣,不愿意再回到旧环境中。


就是这样一个个历史小故事,把上古时代到三国时代讲的清清楚楚,让孩子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了解了各个成语故事的来历,增强了对历史的兴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 admin )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iaoqiang8276@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