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情节反复的故事,四大历史演义小说

编辑:照明百科网 浏览量: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它们都是中国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以“英雄豪杰,群雄逐鹿”为主线,塑造了诸多著名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周瑜等。

《水浒传》:是一部以宋江等108位好汉为主人公的小说,描写了北宋末年贫苦百姓反抗统治阶级的故事。小说中塑造了很多英雄豪杰的形象,如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等。

《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小说,它的主题是取经,内容涵盖了佛教、道教、儒家三家思想,展现了人物的人性、善恶、悲欢离合、因果报应等。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生活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家族的沉沦。小说以爱情为主线,内容丰富多彩,情节曲折动人,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古典小说原来有“七大名著”,有3部被砍掉,这是为何?

文·段宏刚

中国古典小说是文人对传奇故事、评书话本、戏剧剧本经过加工、润色后而形成。明清时期,“市井文化”进一步繁荣,由此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巅峰。

此时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小说,比如,妇孺皆知的“四大名著”,分别是明初施耐庵创作的100万字的章回体小说《水浒传》、明初罗贯中创作的64万字的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明朝中期吴承恩创作的87万字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清朝康乾时期曹雪芹创作的100万字的章回体人情小说《红楼梦》。

这四部小说在中国文学史小说领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曾被国内外拍摄成多个版本的影视剧,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研究它们的学会。比如,研究《红楼梦》的专家称作“红学”专家,一部《红楼梦》养活了许多学者。


四大历史演义小说


除了“四大名著”之外,明朝隆庆到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的70万字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明朝万历年间兰陵笑笑生创作的100万字的章回体世情小说《金瓶梅》,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3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三言”,明末清初周西生创作的80万字的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清朝初期蒲松龄创作的70万字的狐仙小说集《聊斋志异》,清朝康乾时期吴敬梓创作的36万字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都是中国文学史里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们跟“四大名著”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冯梦龙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在文学界提出了“四大奇书”的说法,他把《金瓶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部长篇小说列为“四大奇书”,他的依据是:


四大历史演义小说


《金瓶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也是世情小说的代表。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用白话文写作的长篇小说,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

《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

冯梦龙“四大奇书”的观点提出后,在文学界影响很大,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尤其在几十年后,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李渔肯定了冯梦龙的观点,从此,“四大奇书”的说法约定俗成,被后世延续下来。


四大历史演义小说


现代人常说“四大名著”,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对冯梦龙“四大奇书”的现代称谓,只不过把《金瓶梅》替换成了《红楼梦》。

《金瓶梅》之所以被替换,源于此书里边对物欲横流的腐化生活描述得过多,跟性有关的章节也很多,不符合主流的审美取向,从清朝顺治年间开始,此书被列为禁书,到现在,文学界对它的评价也是以偏概全,忽略了它真实的文学价值。

因此,当《红楼梦》问世之后,它被取代了。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了追求效率和效益,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四部长篇放到一起出版,其他出版社跟风效仿,再加上众多著名评论家的介绍和点评,“四大名著”的说法被固定下来。


四大历史演义小说


实际上,在“四大名著”的说法产生之前,文学圈一直有“七大名著”的观点。是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的基础上,再加上《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三部而构成。后三部的文学价值不亚于人们常说的“四大名著”。

那么,明明是“七大名著”,它们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不同的类型和风格,却被砍掉3部只剩下4部,这是为什么呢?

前边已经说过,《金瓶梅》被砍掉主要是源于它的内容不符合主流的价值观。《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被去掉,也跟它们的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


四大历史演义小说


《聊斋志异》是蒲松林耗费40多年心血完成的巨著,他从22岁开始写作,期间断断续续一直写到60多岁,里边总共收录了他创作的近500篇文言文短篇小说,多一半是鬼怪狐仙故事,每个故事都凝注了作者强烈的批判精神,无情地批判了封建礼教文化的腐朽,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败。

蒲松龄从19岁考中秀才,之后一直考到65岁,每次都名落孙山,秀才身份再也没有改变过。

逐渐看清科举制度的腐败后,在65岁那一年,蒲松龄放弃科举考试,安心修改和润色自己的小说,读者才有幸看到了《聊斋志异》。


四大历史演义小说


每创作一篇小说,蒲松龄都会把自己的喜怒和爱憎融入到文字和故事里,可以说,《聊斋志异》是一部暗讽朝廷,揭露当时社会黑暗的书,对现实讽刺得很辛辣,当权者当然不允许这样的书在民间流传。

另一个原因是,《聊斋志异》毕竟是用文言文写成,读起来有些晦涩,古文造诣不高的读者很难读懂它。

鉴于这两个原因,《聊斋志异》被踢出了“四大名著”之外。


四大历史演义小说


《儒林外史》被排除“四大名著”的原因跟《聊斋志异》很相似,成书时间比《聊斋志异》晚30多年,基本上算同一个时代的作品。只不过,《儒林外史》不像《聊斋志异》那样拐弯抹角、含沙射影,而是直接进行讽刺和抨击。

读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里的一个片段。范进出身寒门却迷恋功名和官场,连续考试20多次,直到54岁,他才考中秀才,但他仍不满足,还想考中举人。

考举人时,家里甚至揭不开锅,他衣不遮体,也阻碍不了他参加科举考试的热情。为了完成心愿,他四处借钱去赶考。后来,他终于考中举人,然而,这个巨大的喜讯让他过于激动,竟然发疯了。


四大历史演义小说


《范进中举》的故事说明,科举考试对读书人的摧残和荼毒如同杀人不见血的刀,让读书人孤注一掷,把青春乃至生命都搭了进去,到头来未必能得到好报。

《儒林外史》由于对封建制度的腐败、虚伪和丑恶抨击得过于直接和深刻,让当权者把这部书看作是肉中刺,尤其在“儒家思想”盛行的社会,这部书不利于人们的价值观取向,所以被踢出了“四大名著”之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 admin )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iaoqiang8276@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